如果說“全世界無產者聯(lián)合起來”是20世紀最具號召力的slogan,那么, “鐮刀斧頭圖案”就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logo(徽標或商標)。鐮刀斧頭圖案曾經(jīng)是蘇聯(lián)共產黨黨徽、軍旗與國旗的主要圖案,影響世界歷史幾十年。葉利欽執(zhí)政時期,這個圖案漸漸消失在國際視野,但在2007年,它又重回俄羅斯軍旗。 “我們不應再
;
《國際歌》是馬克思主義全球化傳播的另一個經(jīng)典文本。“起來,饑寒交迫的奴隸!起來,全世界受苦的人!”歌詞一開頭,就是對弱勢群體的呼喚,讓人們滿腔熱血沸騰。“饑寒交迫的奴隸”“全世界受苦的人”,讓所有被剝削的“底層人民”找到了共鳴點。難怪說無論在什么地方,工人階級只要聽到《國際歌》熟悉的旋律,就
;紅色經(jīng)典傳播所有的紅色經(jīng)典傳播,都是弱傳播的成功典范。“十月革命”一聲炮響,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。對于蘇聯(lián)來說, “十月革命”重要的是“炮彈”;對于全世界范圍來說, “十月革命”重要的是“炮響”。“炮響”有時候比&ld
;生活中的強勢群體就是輿論中的弱勢群體現(xiàn)實世界的強勢群體,真的就是輿論世界的弱勢群體嗎?很多強者可能不同意:我有錢,我可以買通媒體;我是明星大V,我咳嗽一下,就有幾十萬點贊,我怎么就成為輿論中的弱勢群體呢?強者們沒有想到,一唱起歌,他們就一下子現(xiàn)了原形。大家都聽過或唱過這樣一首歌——《咱當兵的人》,歌詞開頭是這樣的:咱當兵的人,有啥不一樣,只因為我們都穿著,樸實的
;第三個層次邏輯推演:關注的表達(表面化)關注的表達,使得輿論的世界成為一個表面競爭的世界。無論是關注的爭奪,還是認同的爭取,都是在表面的競爭,不管是表面上各部分之間的競爭,還是表面與表面之間的競爭。輿論關注的力量聚集,是在表面上的聚集。輿論世界比的不是整體的力量,而是表面的力量;比的不是深層的力量,而是深層可以抵達表面的力量;比的不是體積的容量,而是表面積擴展的能量。由此,我們可以解釋
;第二個層次邏輯推演:關注的表達(公開化)輿論是關注的表達,當一個人愿意公開表達自己的關注時,他一定白以為他的表達是對的,或者希望人們認可他的表達。絕大多數(shù)人都自認為自己表達的東西一定是對的,也有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表達是錯的,但他一定會把這個錯的東西包裝成對的。幾乎沒有人會將自己認為錯的或者希望別人認為錯的東西進行表達。即使他在承認錯誤,他也希望“承認錯誤的這種表達&rdquo
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