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戰(zhàn)進入白熱化。聯邦通信委員會要求所有對立的組織,把自己鎖在一個房間里,告訴他們,除非達成一致,否則不能出來。結果,我在律師的房間里煎熬了數個小時。我們最終達成一個瘋狂的協議,認可了幾種不同的標準,像480線和480像素(被稱作標清),720像素和1080線(被稱作高清)還有兩個不同的屏幕顯示比例(寬與高之比),4:3(一
1.3) -這是傳統(tǒng)的顯示標準,和16:9(一1.8),這是新的顯示標準。除此而外,還支持一大堆畫面顯示速率(基本上指的是圖像每秒更新的速率)。是的,這就是標準,或者更準確點兒說,一堆標準。實際上,圖像的傳輸方式之一就是使用任何可能的方法(直到它與信號傳輸一樣有了自己的規(guī)格)。場面一團混亂,但至少達成一致。當這個官方標準在1996年正式發(fā)布,大約10年之后,高清電視行業(yè)最終推出新一代,寬幅、超薄和廉價的電視顯示屏,行業(yè)才勉強接受了這個標準。從日本首次公開高清這個概念,大概用了35年時間才走完整個標準流程。
值得大動干戈嗎?是,也不是。在制定標準的35年里,技術在不斷發(fā)展,結果最終的標準已經與很多年前最初的提議遠不相同。而且,如今的高清電視比起我們那時候所謂的高清電視(現今已叫標清),有了巨大的飛躍。當年計算機與電視行業(yè)論戰(zhàn)所關注的細枝末節(jié),如今看來微不足道。我的技術專家仍然喋喋不休地向我展示720像素的圖像對于1080線的圖像的優(yōu)越之處,我不得不花費數個小時時間,在專家的指導下觀察特殊的鏡頭,分辨交叉掃描的圖像差異(差異僅僅存在于復雜的動態(tài)圖像中)。習們?yōu)槭裁匆P心這個?
電視的顯示和壓縮技術發(fā)展很快,已經不再需要交叉掃描技術。曾塹認為不可能實現的1080像素,現在已經很普遍。復雜的算法和高速微處理器能夠轉換不同的制式,即使矩形的像素也不再是個問題。
當我寫這本書的時候,主要矛盾在于畫面比例。電影有多種不同的輸{比例(沒有哪個是新標準),所以當使用電視屏幕看電影時,它們要么留下部分圖像,要么留下一些黑屏。為什么高清電視的畫面比設定為16:9(1.8),但沒有電影使用這個比例呢?因為工程師喜歡16:9,將傳統(tǒng)的4:畫面按比例放大,你就會得到16:9的畫面。
現如今,我們得著手制定另外一個與電視爭斗的標準。首先,出現3D電視,所以就提出超清的概念:2160線(而且是兩倍的水平/行分辨率這是現今最好的高清電視(1080像素)分辨率的4倍。有些公司想生產8分辨率的電視,還有些公司提出21:9(一2.3)的畫面比例。我看過這些司的圖像,簡直不可思議。盡管它們需要觀看者貼近顯示器才能發(fā)現差月而且只對大屏幕有顯著影響(至少對角線尺寸60英寸,或1-5米)。
建立標準,可能曠日持久,當它們被實際應用時,可能已經過時了。所謂,標準還是必需的。標準讓我們的生活更簡單,讓不同品牌的產品可和諧地工作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