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中國的國際傳播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,我覺得就是強勢傳播。
輿論最重要的功能不是打擊敵人,而是爭取朋友。輿論的作用在于最大化地孤立敵對勢力,而不是打垮敵對勢力,它的分化能力遠遠超過其打擊能力。輿論有威懾作用,但它的威懾最終靠的還是背后的實力和可能產(chǎn)生的后果。真正的敵對勢力僅僅靠輿論傳播是嚇不退和打不垮的,他們最怕的還是導彈。
國際傳播的首要目的是爭取朋友,爭取國際社會的認同與理解,在道義上支持中國。如果在國際輿論里處處以強者形象強勢傳播,誰會認同你呢?更有可能產(chǎn)生的情緒是害怕你吧。
世界上最成功的國家形象片,其實是動畫片《貓和老鼠》。改革開放之初,美國第一個成功打進中國大門的文化產(chǎn)品就是《貓和老鼠》與迪士尼,讓歷來就討厭老鼠的中國人居然喜歡上了兩只老鼠——杰瑞與米老鼠。
有意思的是,《貓和老鼠》是老鼠欺負貓。如果換成現(xiàn)實世界中的貓欺負老鼠,誰還看這種動畫片啊!
再反映中國的動畫片,老鼠都是壞蛋,貓都是英雄,比如抓壞蛋的黑貓警長。
不是想傳播什么就可以傳播什么。傳播是對受眾的傳播,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主體的傳播內(nèi)容,而是受眾對內(nèi)容的理解。
如果我們的對外傳播主題中有太多“我很大”,就容易被人利用,讓弱者誤解:“你好大,我害怕!”—前半句是我們自己做的,后半句是別人加的!
所以,中國的國際傳播要學會弱傳播,要盡可能扮演弱者的形象。如果非要以強者的身份出現(xiàn),則要進行輿論的轉(zhuǎn)換。
這種輿論轉(zhuǎn)換有三個路徑。
采取弱者的姿態(tài)。用弱者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,要學會買一個破綻,要知道沒有缺點的人是可怕的,沒有破綻的國家也是可怕的。要學會自嘲與幽默,這是強者的專利,也是強者的智慧,它拉近了與弱者的關系。中國的國家形象片有各種震撼與感動,但很難看到有趣、可愛與無傷大雅的玩笑。什么時候中國的國家形象片學會自嘲與幽默,中國的國際傳播才開始成熟,真正自信!
表達強者的擔當。搶著要被人接受,就要表達擔當。擔當不是簡單地當領導者,而是要對責任的擔當,對秩序的擔當,對規(guī)則的擔當。一個有責任的強者,弱者愿意依附;一個講秩序的強者,弱者愿意跟隨;一個守規(guī)則的強者,弱者不會恐懼。
建立與弱者的連接。如果強者的存在是保護弱者、照顧弱者、扶持弱者,那么,他就是弱者所擁護的英雄形象。
有位教授曾到東南亞某國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厝藢θ毡居∠蠛芎?。一問才得知日本幫助他們建了一所好醫(yī)院,收費低廉,甚至免費,服務也特別好。中國的對外援助,大量是基礎設施,跟當?shù)氐膹妱萑后w關系不錯,盡管對當?shù)亟?jīng)濟幫助很大,但與老百姓的直接獲得感還有一段距離,這就容易拉遠與弱者的連接。
這使我聯(lián)想到20世紀50年代,國家在西藏等邊疆地區(qū)的傳播,反映最好、見效最大的就是軍醫(yī)。他們救死扶傷,讓啞巴說話,少數(shù)民族視之為救苦救難的菩薩,對強者的解放軍就有了巨大的好感。平民中的病人是弱者中的弱者,強者與強者的連接就起到巨大的輿論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