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選擇網(wǎng)站建設】
慣例和文化約束
習俗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約束。例如,人們的飲食方式就受強烈的文化習俗和約束的影響。不同文化環(huán)境中的人使用不同的餐具。一些文化里的人們主要用手指來吃飯,以面包為主;一些則使用精致的服務設施??上氲降男袨樵趲缀趺總€方面都是如此,從所穿的衣服,到對于長者、同輩和下屬的稱呼,甚至人們進入或退出房間的順序也有講究。在一種文化里正確和合理的行為,在另一種文化里則可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。
盡管習俗對新情況提供了寶貴的指導,但它們的存在,也使得變革很困難:參考下面關于目標層控制電梯的故事。改變慣例:目標層控制電梯的案例使用普通電梯似乎無須思考。乘客按下按鈕,進入電梯,電梯上樓或下樓,然后乘客出電梯。但在這個簡單的交互設計中,我們已經(jīng)遇到和記錄了一系列讓人驚訝的設計,關鍵是:為什么是這樣設計?[來自波蒂戈爾一諾瓦塞斯公司( Portigal&Norvaisas),2011年。]
上述摘錄來自兩個專業(yè)的設計師,他們被電梯控制系統(tǒng)的改變徹底激怒了,就寫了一整篇文章來投訴。
什么能夠帶來這么大的怒火?這真的是非常糟糕的設計?還是像作者所認為的,在已經(jīng)令人滿意的系統(tǒng)上進行完全不必要的改變?事情是這樣的:作者曾遇到一種新的電梯系統(tǒng),叫作“目標層控制電梯”。許多人(包括我)都認為這種電梯比我們習慣使用的電梯更加先進。它的主要缺點是“與眾不同”。因為它違反了通行的操作電梯的慣例,而違反慣例非常令人不安。先來看看電梯的歷史吧。
在19世紀后期,當“現(xiàn)代”電梯首次安裝在建筑物上,總有一個管理員控制電梯的速度和方向,停在合適的樓層,打開和關閉電梯門。人們會進入電梯,同管理員打招呼,告訴他們希望到達的樓層。當電梯變成完全自動化以后,類似的習慣還保留下來。人們走進電梯,按下電梯里帶有數(shù)字標記的按鈕,告訴電梯他們將要去的樓層。
這是一個相當?shù)托У淖鍪路绞健4蠖鄶?shù)人都可能經(jīng)歷過,在一個擁擠的電梯里,每個人似乎都想去不同的樓層,這意味著去往高樓層的人們會有一次緩慢的旅程。而對于目標層控制電梯,它會將乘客分組,所以那些打算去往同一層樓的乘客會使用同一部電梯,這樣就使乘客的載荷分布效率最大化。在有大量電梯的建筑物里,這種分組才有意義,適用于任何大型酒店、辦公樓或公寓樓。
使用傳統(tǒng)的電梯,乘客們站在電梯的門廳,使用外部按鍵,標示他們想上樓還是下樓。當相應方向的電梯到達后,乘客在電梯里使用鍵盤指示他們的目標樓層。結(jié)果就是,五個進入同一部電梯的人,每個人都希望到達不同的樓層。使用目標層控制電梯,樓層按鍵位于外面的電梯門廳,而電梯內(nèi)沒有樓層鍵盤(圖4. 8A和D)。人們將被引導到最有效地到達他們目的樓層的電梯。因此,如果有五個人需要電梯,他們可能會被分配到五個不同的電梯。結(jié)果是每個人都以最快的速度,用最少的時間到達。即使有人不能被分配到馬上就到達的電梯,他們到達目標樓層的速度仍然比使用傳統(tǒng)的電梯要快。